——记2023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刘孟军、魏立华
9月的燕赵大地,岁物丰成。全省科技大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掌声如雷,刘孟军、魏立华荣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该奖作为终身成就荣誉,是对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并为河北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最高奖励,终身只授予一次,且每年授奖不超过2人。而今年的2位获奖人,却有着共同的身份,都是农大人。
刘孟军瞄准世界性防控难题“枣疯病”,攻克枣“癌”,打开枣树宝库的“金钥匙”,可谓“顶天”;魏立华盯着人们的营养健康,做好奶粉,重振了河北乳业,可谓“立地”,他们是40多万“顶天立地”农大优秀毕业生的代表。下面,我们共同倾听他们的创新、创业故事。
小枣树 大文章
人物名片:刘孟军,bat365官网终身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园艺学院院长。他四十年坚持“枣”的研究。探索出一套绿色高效防控新技术,让世界性防控难题“枣疯病”不再是不治之症;带领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个枣全基因组测序、开启枣分子育种新阶段;为促进我国枣科技赶超国际领先水平及全国枣增产20倍作出了贡献。
刘孟军与枣树结缘,始于1984年,那时年仅19岁的他已经从bat365官网果树专业毕业并考取了本校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枣树专家曲泽州和王永蕙教授,开始枣树科研的生涯。
“20世纪80年代,一个农村孩子考上研究生,多金贵。咋研究起田间地头常见的枣啊?”很多人表示不解。“我国枣年产量在干果中居第一位,占全世界的98%以上,是全国2000多万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而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枣产地,有几百万枣农……”刘孟军滔滔不绝诠释着研究枣的初心,也道出了心头的热爱。别人眼里这小小的枣,刘孟军却“枣恋”40年,把它演绎成了终生事业还搞出大名堂。
枣树是河北省面积最大的栽培果树之一,但由于土壤贫瘠、栽培粗放,病虫害多、单产低,枣农们虽然辛苦,收入还是很低。1987年,刘孟军研究生毕业后,参加了农业部的枣科研项目,作为骨干科技人员来到重要传统枣区保定市阜平县,一呆就是三年。“三年蹲点,让我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也更懂得了枣农的不易。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太行山区枣树的特色丰产技术。”刘孟军说。针对太行山传统枣区生产问题,刘孟军与团队成员坚持深入枣区一线,系统研发并推广了融土肥聚蓄等于一体的旱薄山地特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单产和优质果率提高1倍以上,助推了太行山区枣树不足20万亩增加到100多万亩。
在研发推广新技术过程中,刘孟军发现,想要稳定增产增收还有个“大门槛”要迈,那就是“枣疯病”。枣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重病枣树不再开花坐果,只疯了似的长小枝叶,很快死亡,并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在太行山和燕山枣区,年发病率一度达到5%-10%,重病区累积发病率高达60%-80%,被称为“枣树的癌症”,属于世界性疑难病害。
刘孟军在河北赞皇县考察丰产枣园
1997年,刘孟军在阜平县照旺台村调研时,看到枣农用大石头压枣树的疯枝,还有的挖洞灌药,全都无济于事,最后不得不含泪砍树,这些场景深深刺痛了他。为了攻克枣疯病,刘孟军和团队整整奋战了10年。为了找到高抗品种,课题组深入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辽宁、安徽、广西等地枣区调查收集抗病资源,终于培育出高抗枣疯病的优良新品种“星光”, 并探索出利用高抗品种嫁接改造病树的枣疯病防控途径。还把给人输液的办法用在枣树上,研制出既可治病又有利于加速康复的枣疯病治疗特效药“祛疯一号”。凭借高抗品种、药剂康复与“手术”治疗三法配套绿色高效防控新技术,枣疯病治愈率由30%左右提高到85%,列入河北省和国家的重点推广项目。该科研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全国枣研究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4年10月29日,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论文《枣复杂基因组测序及果树生物学性状解析》,标志着枣树的基因密码终于破解。这项了不起的成就,就是刘孟军的科研团队用3年多时间完成的,组装出总长达4.38亿个碱基的高质量枣基因组序列,使枣树成为世界近千种鼠李科植物和我国干果树种中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物种。至此,我国在枣基因组学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破解了枣基因密码的同时,我们还在进行育种技术创新。突破了枣杂交育种去雄难和胚败育两大瓶颈,首次批量获得20多个杂交枣树后代,并基于基因组研究开启了枣分子育种新阶段。我们已培育出优良早熟鲜食枣新品种‘月光’和世界上第一个四倍体枣新品种‘辰光’等17个枣新品种。在赞皇县的鲜食枣基地,一个大棚一季能收入十几万元。”介绍着不停歇的“枣事业”,刘孟军兴奋中更有一种执着和坚定。
为了充分发挥枣果的营养优势,刘孟军课题组开辟了枣功能食品新方向。他们发明了按枣主要活性成分分类提取利用的精深加工新方法,开发出枣环核苷酸糖浆、速溶枣粉、高Vc枣汁等系列新产品,还培植功能食品龙头企业——沧州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高产品附加值5-10倍。刘孟军还牵头建立了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和国际园艺学会枣工作组,推动了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促使我省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枣业科技领导者。
“枣恋”40年,刘孟军走遍了我国各个主要枣区,打开了枣树宝库的“金钥匙”,带领团队攻克了枣育种、植保、栽培、加工等多项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最近又获得了河北省科技最高奖和终生成就奖的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岗位科学家、罗马尼亚农林科学院院士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我经常跟课题组和学生说,农业科研是应用研究,一定要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要有国际视野,要用先进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农业产业。科学研究的基本特色就是创新,不断地向新高峰攀登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刘孟军说,“为枣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让千万枣农富起来,让枣成为中国的名片。”这是他和研究团队的初心和使命。
全链条创新做好奶粉
人物名片:魏立华,bat365官网机电工程学院1986届校友,君乐宝乳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他专注奶业新技术、新工艺和产业化研究,创新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从牧草种植、奶牛遗传育种、乳品工艺技术到新产品开发,开展全方位科技创新,主持攻克原料乳生产等100余项关键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君乐宝发展成河北省最大的乳品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振了河北乳业,推动了国产奶粉崛起。
魏立华一直坚持长跑,君乐宝亦是如此。他带领29岁的君乐宝,无论是创业之初的艰难,三聚氰胺风暴的冲击,还是当下经济的挑战,都坚定做长期主义者,用心打造自己的乳业梦,坚持、坚守并不断积累。这是媒体眼中的魏立华。
魏立华瘦高的个头、犀利的目光,低调而内敛。他曾就读于bat365官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一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男”却在乳制品行业创业并大放异彩。这是师生眼中的魏立华。
1990年,魏立华放下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下海创办石家庄通华智能仪器研究所,生产测控仪。1995年,红火的饮料市场让魏立华嗅到了商机。他请教母校食品系的老师技术配方后,9万块钱的资金,3间平房,1台酸奶机,制作酸奶的路就这么开始了,君乐宝乳业也随之成立,并慢慢发展成为了酸奶界的巨头。
2008年河北奶业曾遭受重创,包括君乐宝在内的乳制品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重建需要时间,我们能做的就是抓好安全和质量。”2009年,魏立华把已经设计好的酸奶二期工厂方案推倒重来,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改良产品配方,改进生产工艺。
魏立华在君乐宝牧场查看奶牛的采食量
2012年,君乐宝销售额达到20亿元。也在这一年,魏立华带领刚刚走上坦途的君乐宝,在曾经行业地震的“震中”——河北石家庄,做起了奶粉。“我再也不想看到消费者为了买一罐奶粉还要不远万里从国外背回来,中国乳业人有责任让中国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这是君乐宝做奶粉的初衷。”高标准建设生产工厂,聘请业内资深专家,研发新品、提升品质。2014和2015年度,君乐宝婴幼儿奶粉连续两年在天猫“双11”销售活动全国销量第一。随后,君乐宝奶粉凭借过硬的品质陆续登陆香港、澳门市场;2018年,君乐宝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这是中国乳品企业首次获得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 如今,君乐宝已构建起完善且强大的产品矩阵,并每天被超过400万消费者共同选择。
乳制品生产环节多,产业链较长,为了严控产品品质,魏立华带领君乐宝在业内首创了两个新模式: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即奶牛育种、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全程自有、自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六个世界级”模式,即世界级的奶牛育种、世界级的研发平台、世界级的先进牧场、世界级的领先工厂、世界级的供应商和世界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高品质。然而,我国乳业在饲草种植、奶牛育种等环节,一些关键技术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整个乳制品行业上下游链条中科技附加值最高的“种业”,包括菌种、草种和牛种,是行业的“卡脖子”难点。
“要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把每个环节把控在自己手中,也就意味着君乐宝的科技创新不是以‘项’计,而是以‘批’来计。”魏立华说。为了种好草,在坝上草原种植牧草,并成立草业公司。为了养好牛,建立种公牛站、核心育种场和胚胎移植示范场等多种形式的育种机构。近十年间,仅在草业和牧业方面,君乐宝投入就近100亿元。为打破国外菌种垄断,建立起拥有1000余株乳酸菌的菌种保藏中心,其中30余株获得专利保藏,9株应用于产品中。至今,君乐宝已取得214项授权专利,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51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充分结合。
9月2日,获得“2023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时,魏立华说:“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的目标是成为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企业领先者,为此,还需继续努力。”
近年来,魏立华与母校建立起学生培养基地,接纳学生企业实习,开展乳制品相关技术研究,希望通过这种联合培养的模式,建起一支高水平乳业人才队伍。
作为校友,魏立华希望在校青年学子要有“五力”。“这‘五力’分别是规划力、目标力、检讨力、学习力和坚持力。规划力是指我们要有梦想和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力则是指要有明确的人生方向;要吾日三省吾身,时刻有检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取长补短这就是学习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创业,坚持力必不可少,得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坐得住‘冷板凳’。”其实,这“五力”也道出了一个农大校友脚踏实地创业成功的奥秘。
作者:宣传部 姚运肖 照片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