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理学院联合论坛——能源与纳米材料化学

发布日期:2022-04-13点击数:

报告时间:2022年04月15日(周五)下午14: 30—17:30

线下会议:务实楼3226(理学院会议室)

同步线上会议:腾讯会议ID 646-793-052

报告一:电容去离子及界面电化学研究

报告人:徐兴涛 研究员(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

徐兴涛,博士,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NIMS)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12年于山东大学获理学学士,2017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8-2019年任职于河海大学,从事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研究与教学工作。自2019年至今,在NIMS国际纳米构造中心Yusuke Yamauchi教授课题组从事研究工作,担任sub-group leader。当前聚焦于面向海水资源利用的功能材料创制及界面电化学研究,特别是在电容去离子(Capacitive deionization)领域取得诸多创新成果,目前受RSC出版社邀请撰写《Capacitive Deionization》一书。相关研究成果在Angew. Chem.,Adv. Mater.,ACS Nano,Adv. Sci.,Mater. Horiz.,Chem. Sci.,Chem. Mater.,Small,Nano Energy,Energy Storage Mater.,Coord. Chem. Rev.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11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6篇,迄今已获得同行引用超过5900次,H-index 44(谷歌学术)。担任Front. Mater.副编辑,Environ. Res.客座编辑,SusMat、Rare Metals、Chin. Chem. Lett.、Tungsten等多个期刊青年编委;获得JSPS Fellowship、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全球前十万顶尖科学家(全球学者库)等荣誉称号;承担日本ERATO计划子课题、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择优资助等国家及地方项目多项。

报告二:面向高体积锂离子电池的碳材料构建

报告人:孔德斌 教授(中国石油大学)

报告人简介:

孔德斌,教授,入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光华学者”。围绕电化学储能中碳功能材料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从碳结构精准设计、碳/非碳复合界面工程调控、实用化储能器件(更小)的重要瓶颈问题——体积能量密度出发,提出储能用碳材料的解决方案。在Nature Nanotech.、Nature Commun.、Energy Environ. Sci.(2)、Adv. Mater.(2)、Natl. Sci. Rev.、Sci. Bull.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近五年第一作者/通讯发表文章27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14篇),ESI TOP 1%高被引论文3篇,他引2000余次。合著科学出版社《石墨烯:化学组装与剥离》、《石墨烯电化学储能技术》、《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专著。研究成果获得Carbon Journal Prize杰出论文(全球每年四人);担任Nanoscale Horizons期刊Community Board成员。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青年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基础研究项目,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总经费200万)。受邀在第一届储能材料国际研讨会、青年石墨烯论坛、第十三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青年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注重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进,担任“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中心”技术专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与石墨烯相关国家标准制订;作为科研骨干深度参与锂离子电池横向项目与成果转化(1200万),负责负极中试工艺攻关与性能评价测试。

报告三:中空多壳层结构在储能电池上的应用

报告人:王江艳研究员(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

王江艳,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并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组)”。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01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随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20年04月回国就职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担任《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高等学校化学学报》、《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等期刊青年编委。以“多级次微纳米结构材料的设计、可控合成及其能源存储应用”为研究核心,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以一作/通讯作者在Nature Energy、Sci. Adv.、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总引5000余次,单篇最高引600余次,并且7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授权中国专利2项,申请中国专利3项,申请美国专利1项。作为共同完成人获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

报告四:石墨烯组装体多孔结构调控及其电化学储能应用

报告人:马鸿云 博士(兰州大学)

报告人简介:

马鸿云,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21年),目前就职于兰州大学,主要从事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在电极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结构调控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电极材料电化学储能机理的研究方面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Nat. Commun., Adv. Mater., ACS Nano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5篇,同时掌握多种原位电化学表征技术,包括原位XRD、原位拉曼光谱、原位红外光谱、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等,这些先进的原位表征技术能为电化学储能机理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实验证据。

报告五:生物质基碳材料在多相催化及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报告人:高勇军 教授(河北大学)

报告人简介:

高勇军,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13-201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入职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现为河北省省级特聘专家,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领域为多相催化化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加氢研究、废弃碳资源的催化转化研究、光催化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百人计划创新项目基金等多个基金项目,在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ysis, Adv. Mater., Chem. Eng. J.等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

作者:理学院 编辑:宣传部 董鑫